K1体育(新聞調查):二十年前,2003年6月5日,在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同志的親自謀劃、親自部署和親自推動下,一項名為“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的“千萬工程”拉開序幕。二十年中,這項工程不斷升級拓展、更迭生長。2003年到2010年,第一階段“千村示范、萬村整治”,萬千村庄從人居環境整治入手,環境變革觸發了生態變革﹔2011年開始第二階段——“千村精品、萬村美麗”,美麗鄉村的建設帶來了產業、文化和城鄉重構的變革﹔2021年,千萬工程進入第三階段——“千村未來,萬村共富”,堪稱中國式現代化在“三農”領域的先聲。
早在“千萬工程”啟動之時,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同志就曾反復強調“千萬工程”中農民的主體作用,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正是這項工程迭代升級20年的動力之源。
大竹園村二期新區建設正在進行,關於村庄的規劃、設計,街道干部和村兩委把大竹園村的規劃設計師——上海交通大學的杜春宇博士請到村裡,和村民們一起商量關於新區的水系規劃。他們早已是老朋友了,從2016年大竹園村在“千萬工程”第二階段創建精品村開始,村庄怎麼規劃設計、如何滿足大家的需求,他們坐在一起商量和討論是常態,村民們的意見體現在整個村庄的規劃和建設中。
大竹園村緊鄰龍王溪,依水而生,水是這兒的人們自古以來最重要的生活元素之一。一條流經家家戶戶門前屋后,環繞整個村庄的水系給大竹園村帶來靈動的韻味,而設計靈感正是源自村民們的需求。
上海交通大學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院長 杜春宇:那麼我們當時做的時候,是要復興老村自然生長的一種機理和狀態,就把水作為一個主題元素,做到了家家畔水居、戶戶聞水聲。而且這個水不像城市的景觀水,僅僅是用於看的。鄉村的水更多的是什麼?用於生活和生產的。
在大竹園村二期工程的建設中,設計和規劃要更多的挖掘和滿足村民們未來經營和發展的需要。
杜春宇:從上到下都保持這種熱情,所以我們建筑師熱情也被調動起來了。我們做一些鄉村,其實既要面對村民也要面對政府。我覺得在浙江是我的作品最好實現的一個地方,就是它能達到多方的一種共贏。因為政府非常尊重村民,而且真的是一種腳踏實地實干起來的,真正要為老百姓謀福利的這樣一種態度。
在浙江採訪期間,關於村裡的建設和發展,由政府,村民有關團隊一起商量著辦的場景很常見。在東陽的三單村,鄉裡、村裡和運營團隊也正在討論著五村聯建、抱團發展的規劃。
因為意願和意見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大家參與其中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這背后是二十年“千萬工程”所體現出的人民性。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習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千萬工程”中的具體體現。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黨組副書記 副廳長 蔣偉峰:鄉村是農民自己的家園,農民是鄉村的主體。首先,農民群眾他自己能不能真正動員起來?自己能不能真正參與進來?黨委政府要跟農民同坐一條板凳,要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大家一起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目標同向發力。
因水而靈動,因新村建設而美麗的大竹園村,引來游人如織。他們正在把美麗的風景變為美麗經濟,2022年大竹園村的經營性收入達到了269萬元。
浙江安吉靈峰街道大竹園村返鄉創業青年 沈金龍:线多年,不管是經濟還是質感全部在提升,我們以前從來沒想過我們老百姓能住到像我們農房試點這種房子,就是庭院、小橋流水這種房子,哪會想到,現在老百姓住在裡面。而且不光是自己住,他還經營起來了,還能靠著這個房子、這個環境變現。甚至我們現在都想想,人家說睡著、睡著都會笑醒的這種感覺,真是太美了。
如果說同向發力、上下同欲是“千萬工程”二十年源源不斷的動力,那麼村庄美了,剩下的就該交給時間,它會依山就勢、因水隨形,自然生長成該有的樣子。“千萬工程”二十年實踐中蘊含著習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一系列科學思維和方法,其中之一就是找到萬千村庄的差異化發展之路,各美其美。但什麼才是最適合的,農民們自己知道。
浙江東陽城東街道宷盧村黨委書記 盧陽春:所以我們田方方正正的,我們現在看到就是我們這個方的,並不是只是畫在這裡看的,我們田就是這樣子的,不是為了好看而這樣畫一個格子,我們的田就這樣子的。而且就是我們的田你去現場看,比這個圖還漂亮。
盧陽春:我們宷盧的田是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網、樹成行。種田很省力,省工省本。開著小車子種田,穿著布鞋可以種田,你要灌溉水,用手扒扒開就可以了,那個口扒扒開就可以了。那排水的時候同樣是這樣子,旱澇保收,很方便。這麼多年來我們村裡的田不是越種越少,我們還是越種越多。
東陽宷盧村方圓三平方公裡,有1200畝標准農田,一年兩季水稻,每畝都是年產噸糧田。水稻是宷盧村的特色產業,也記錄著宷盧人的歷史。
盧陽春:種田是我們的命脈,種糧食是頭等大事,我們從有宷盧700來年,始終就是圍繞這個糧食,怎麼樣那夠種好糧食、多種糧食,特別是水稻K1体育。種水稻我們宷盧人可厲害了。
宷盧村有700多年的歷史,兩江夾一村的地貌讓宷盧人世世代代都在跟水患爭田地。在解決水患和灌溉問題的過程中,勤勞的宷盧人改溪造田,逐漸開墾出1000多畝旱澇保收的農田,宷盧種水稻的傳統保留至今。
盧陽春:我們的越種越多是怎麼會越種越多呢?因為我們村裡還有很多旱地,還有一個就是我們村裡人很勤勞。種來種去,種來種去,通過這個土壤不斷把它培育進去以后,把旱地種成水田了。你說越種越多,你總有東西要少掉。因為我們原來很多荒灘地,那老百姓去開墾就像開荒一樣。把那些田都開出來,那些荒灘通過他們的開墾都變成農田。所以這樣子的話呢,我們田還是越種越多,我們一點也沒少掉。而且去年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給我們重新做了一個總體規劃的時候,我們村裡的基本農田多了將近80畝,這個數據就硬碰硬地放在那裡,就是我們村的田是越種越多的。
在浙江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宷盧村也嘗試走過其他的路。發展蔬菜基地,改種中藥材等,但都沒能成功。這裡的土地適合種水稻,村民們也愛種水稻,怎麼能讓大家種地也能致富,宷盧村最終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土地集中流轉給大戶經營,村集體發展二產壯大集體經濟,反哺一產增加農民收入。2022年,宷盧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到8.2萬元,村集體經營收入超過400萬元。現在,宷盧正在打造基於5G技術的共享田園,田間的智能遠程監控箱實時監測著土壤的濕度、光照強度、酸鹼度等指標。植保無人機、智能無人翻耕機在阡陌中飛行移動,阡陌農田自成風景,宷盧村也有了發展文旅產業的新規劃。
盧陽春:一產穩定不動,而且是要繼續拓展。二產也是在不斷提升,那三產又融合進來了。那就在我們宷盧這個3平方公裡裡面,我們在這塊土地裡面做文章,就是能夠做出一個保証糧食安全生產,保証供給,再就是又能夠使三產增加我們的就業,增加我們的收入。那一二三產融合,我想那個時候我會很開心的。因地制宜,把我們宷盧這個3平方公裡,一產、二產、三產都做出我們自己的特色。
在浙江,各市縣的村庄呈現著不同的鄉土風貌和精神氣象,有因蘭花產業而富足的紹興堂棣村,因村民的藝術創作而遠近聞名的寧波葛家村,也有憑借非遺記憶傳承煥發出新活力的東陽三單村。立足各村的具體情況,逐漸形成了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一村一韻。貫穿“千萬工程”始終的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科學方法,讓萬千鄉村找到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最優解。2022年,浙江全省村級集體經濟總資產達到8800億元,佔全國的十分之一,城鄉收入比從2003年的2.43縮小到2022年的1.90。城市和鄉村的關系也正跟隨著“千萬工程”二十年不斷迭代升級的實踐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浙江義烏后宅街道李祖村職業經理人 金靖:我十年前就跟村裡的原來的村主任,我們本來就是好朋友,然后他就邀請我過來嘛。然后他順便就說,你看我們這個鄉村,你現在在投園區,要不要也來投投我們的鄉村啊?我心裡在想,我說誰啊,瘋了才會投鄉村嘛,就是這樣,我那個時候的想法。然后完了以后再看鄉村,這個鄉村也太普通了嘛。那我就說了,這個鄉村一沒有名人,二沒有好的資源,三沒有好的空間,那這樣我說還不如我自己的老家的鄉村。那個路又很差,泥路,都還沒有修好。我說這個有什麼值得來做的呢?
浙江義烏后宅街道李祖村農創客 封玲:我是在兩分鐘之內決定租下這個房子。當時是沒有看到裡面長什麼樣子,然后我就在那個下面看到這個樓梯,看到這種老房子,然后看到門口的梔子花樹,我就說就它了。
現在封玲是李祖村的一位農創客,而把她招引來的正是后來成為李祖村運營團隊負責人的金靖。相差九年的兩個決定,或許從一個側面照見了這個村子的巨變。有著500多年歷史的李祖村,在當地曾經有個“水牛角村”的綽號,意思是沒有希望的村庄。它和義烏市區雖然直線距離不超過15分鐘,但“千萬工程”之前,這裡沒有一條出村的路,要從鄰村繞路出去,村口的小水塘見証了一代代青年人的離開。李祖這樣的城郊村,在義烏曾有很多,他們被叫做不起眼的村子。如果沒有“千萬工程”,這樣的村庄或許將在變遷中越來越衰敗。
浙江義烏后宅街道李祖村黨工委委員 吳昀:我們不能讓所有的村子都消失不見,不可能的,然后也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住到城裡面去。我們講共同富裕,我們講城鄉統籌,就是我的這個公共服務的水平,我怎麼可以獲得更好的幸福感。那麼李祖就代表著“千萬工程”最適合的那一批村,叫做城郊村。對於我們義烏來說,它不在主城區,但是它在主城區的周邊,然后它又保持了村庄原有的形態。通過村庄整治,也就是“千萬工程”的一個開始,一步一步發展到現在這個模樣的。
在“千萬工程”第一階段的鄉村整治中,李祖村古朴的氣韻漸漸呈現在人們面前。
吳昀:通過村庄整治,我們留住了一部分鄉愁,我們會發現游客來得快走得也快,自身的造血能力不足,就相當於我們需要持續地給它注入生機和活力。
在“千萬工程”建設美麗鄉村的第二階段,義烏整合了國企投資的力量,打造周邊十條美麗鄉村精品線,李祖村恰好在德勝古韻的精品線上。社會力量帶來了資源K1体育,也帶來了更多發展的可能。金靖就是在那個時候被吸引來的。
金靖:我覺得我們浙江有句話在做“千萬工程”的時候說得特別好,叫久久為功。就是我覺得這是一個不斷、不斷、不斷積累的過程,最開始發生作用的就是村兩委。我覺得村兩委想要求變的那種心態就太強烈了,所以他們會抓住一切我們政府給到的機會,就一直到2017年以后我從公眾號上看到他們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資進來了。就是村子裡的這個外立面整個開始改造了,那個路面變得漂亮起來了,用小徑什麼的就是都有設計感了。那個時候我過來看,我覺得還是蠻驚訝的。那一直到2019年的時候,就是他們再次找到我。他說對你來講可能出個三、四分力,我們有六分基礎,就已經美好的狀態就呈現出來了。他說你看,我們兩家一相加,我們雙贏的局面。我被他這句話給打動了,我覺得的確是可以來試一試,那我們就來了。
在交通便利和濃厚的人文環境下,金靖的運營團隊迅速為李祖村招引來了200多名各具特色的農創客,這些在網上小有名氣的農創客們為李祖村帶來了久違的人氣。
金靖:我們這裡有廣闊的天地安放得下肉身與靈魂,然后我們在這裡尋找有趣的鄉鄰做鄰居,確實是這樣的,我們有趣的靈魂在這裡碰撞。李祖最有價值的就是我們這些農創客,就是這些人,因為他們身上你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溫度,不同的情懷,不同有趣的事項。那組合在一起,我就不愁這個村,我們不夠熱鬧、不夠生動了,確實是這樣。
吳昀:一開始我們隻有一個很古朴的那個想法,就是我這個村需要人氣,我不能讓它成為空心村,這些房子不能讓它沒有價值。慢慢我們現在做下去,錨定的這個目標,我們覺得當初的這個目標選對了,創客村的這個目標選對了。
吳昀:過程中李祖做的最好的就是不止整治了(鄉村),然后讓這個村裡面的這個原來的古朴的民風,一步一步都變成了我們現在所說的這個“禮”文化,它是義烏唯一的全國文明村。就是從一個不起眼的村做到了全國文明村這麼一個角度,這其中最大的變化還是靠人的。
關於李祖這個名字的由來,村裡人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這片土地上最早生活的是李姓人家,后來方姓人家遷徙致此。兩個姓氏的家族相處和睦,隨著方姓的族人越來越多,李姓人家就把整個村庄禮讓給了他們,方興的族人們對李家人的感恩世代相傳,便為村庄起名李祖村,謙讓、和睦、感恩是這裡延續至今的古朴民風。
金靖:我們認為IP必須是根植於當地的,必須是從內而外生發出來的,我們給李祖的村庄品牌名字叫做“有禮的祖兒”。然后又是文明村,就是各種契合,這個營商環境又這麼好,我覺得我們在這個鄉村傳達的就是一種有“禮”的溫度。非常優美的田園風景下,然后有一批相處友愛、有禮的這一群人在一起,很有溫度,這也是我想象中的鄉村,就是這樣。
封玲:現在來了一年多。給我感覺到就是這個村裡面的人情味,我很喜歡就是村裡面大家非常友好的相處。李祖我覺得挺有溫度的,這個溫度目前對我來說是一個剛剛好的溫度。
李組和義烏的關系恰恰代表著“千萬工程”的小切口帶來的城鄉關系的大變革。今天的李祖村,潤物細無聲的氣韻,為義烏增添了別樣的慢生活。它不再是負擔,它是義烏人的后花園,是義烏人精神的棲息地。
蔣偉峰:“千萬工程”怎麼去認識它?它實際上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把鑰匙,或者說它是一個突破口,它是一個總抓手,小切口、大民生,小環境、大生態。小投入、大口碑,一路下來我們統籌城鄉發展的這個理念是沒有變,但是它統籌的內容是在迭代升級的。講到底就是如何公平公正地對待農民,農村的問題。不是說我們“三農”是整個經濟社會的一個包袱,實際上它不是包袱,它既是我們需要去重點解決的一塊短板,但是更是我們整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它的一個潛力所在。
三單,東陽最偏遠的鄉鎮,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九座,被稱作東陽的“小西藏”。三單村是這裡雞鳴四縣之地,它的偏遠足見一斑。
這個地方叫做“蚊子塢”,總共三、五戶人家,像這樣的居住點全村有十多個,地理位置的偏遠和極其有限的資源一直以來限制著三單村的發展。
浙江東陽三單鄉黨委書記 朱靜超:我家門口一腳踩出去,可能就是我這個基本農田,什麼都不能動的,或者說我剛剛站起身來碰到這個樹,就是我們的這個生態公益林,也是不能動的,所以當時幾任我們的黨委政府也是一直在這裡思考,怎麼樣能夠在這個螺螄殼裡面,怎麼樣這個道場能夠把它做好。
和浙江其他的村庄一樣,三單村也走過了“千萬工程”從村庄整治、改善人居環境,到關停礦山、發展綠色經濟、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然而它的靈秀卻依然像深藏在大山裡的兩顆珍珠。這裡有90%以上的森林覆蓋率,水質二類以上,每立方厘米空氣中的負養離子數都在2萬個以上,這是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的標准。這裡還有流傳上千年的非遺藍染手工技藝,扎染、蠟染、夾染,不可復制的傳統手工藝是時光凝結出的絕色。
朱靜超:我們給我們自己三單的一個定位叫做非遺體驗聖地,共富康養名鄉。因為本身三單它山也好、水也好,本身還是屬於是未開發的處女地一樣的地方。一直是往這個方向走的,所以我們自己政府,應該講這幾任歷任的政府一直在這裡想,我們自己政府把我自己政府的事情先做好,我先把這個農村也不能說多少高大上吧,至少我先把它基礎設施把它完善掉,該通路的通路,該通電、通水、通氣,該通通起來,這樣子我先整一圈先整起來,但是下一步怎麼發展,我們自己還真是沒有思路,也很難做下一步。那現在這樣還是像一個村的,那至少這樣子我們可能還有機會的,這個就是我們最早講的,我這個框架先把它搭好了,至於長肉不長肉、下一步怎麼長肉,這個我們隻能夠看機會、看巧合了。
浙江東陽三單鄉林棲36院主理人 林棲:我最早的時候看到有一張照片,很年老的我的大媽坐在一張很破舊的被子的前面,泥土的牆,那個被子補了又補,然后已經洗得非常褪色了。
林夕,時裝設計師,15歲時正是從三單村走出大山,在20多年后的2020年,因為看到了家鄉的變化,她和伙伴們帶著資金和一紙方案回來了。三單的干部們在“千萬工程”中的堅守,終於引來了金鳳凰。林夕和她的團隊希望打造傳統手工藝的工坊集群,一邊吸引更多的技藝大師,一邊帶動村裡的老守藝人和留守的村民們。多年的品牌積累讓他們有信心用非遺記憶喚醒沉睡已久的三單村。
浙江東陽三單鄉林棲36院總設計師 陳默:這些手工藝跟這些古老的房子,它是一種傳承。它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沉澱,它裡面是有我們很多記憶,也有很多能量的。所以這樣我們願意去保護這個,讓農村以前的那種美好記憶,能夠得以流傳下去。
一年時間,三單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就已超過百萬元,工坊帶動了周邊500多位村民的就業。
陳默:實際上每一次這些村民,包括這裡的鄉干部、村干部,他們對我們這種期待,或者是對我們這種好,實際上是很感人的。他們這種很期待去過上這種富足的生活跟更幸福的生活,這種心情,讓我們覺得做這件事很有意義,其實這個意義超出了任何的一切。
2021年,浙江省“千萬工程”進入“千村未來、萬村共富”的第三階段。有了從省到鄉共富項目的持續投入和支持,鄉裡村裡的干部們和運營團隊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正在打造五村聯建、抱團發展的新規劃。
朱靜超:我們通過政府把這條路鋪好以后,我們把社會資本、把老百姓,把他們也拉到這條路上來了,三方都達到了一個方向,往一個方向走了。我們政府起到了一種引爆,或者說導火索的作用。其實就像核反應一樣的,你這個火點起來以后,慢慢他們自己就會反應起來,慢慢的就會燒起來了。而這樣子整個農村也就是能夠說,我們這個未來的這種新農村的樣貌也就能夠出來了。
搭鉤村的高山蔬菜、山背村的茶業、下西樓村的水上樂園、金航村的民宿,再加上三單村的非遺工坊,可以想象“千萬工程”將為這裡未來的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更多可能。
蔣偉峰:“千萬工程”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是一項龍頭工程,所以總書記當時說過一句話,我是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說“千萬工程”的點定到哪裡,我們各項配套服務就要跟進到哪裡。所以你看就是因為它可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集聚起來打在一個點上,而且這個點打了20年,所以它發生的變化就是翻天覆地的。
這裡是余村,再也不是20年前那個開礦山的余村,而是今天綠水青山裡時尚且青春的余村。
浙江安吉天荒坪鎮黨委書記 賀苗:我們提的叫高能級、現代化、國際范,這是我們對余村未來發展的一個憧憬。
浙江安吉天荒坪鎮余村黨委書記 汪玉成:作為余村來說,綠色發展可能是從頭貫到腳的,作為我們來說,我們也努力地想作為中國現代化發展當中的這個農村的縮影。余村就是這個窗口當中的一個窗口。
2022年7月,余村啟動了招募全球合伙人計劃,向致力於鄉村建設的青年們發出了誠摯邀請。42個合伙人項目陸續落地余村,1000多名大學生參與其中,200多名年輕人加入了在漁村創業的隊伍,他們叫新鄉人。
賀苗:我覺得是需要具有一些新的思維,有更多的創業激情,或者有能夠帶著更多創意的年輕人來到鄉村K1体育,他可以把我們的資源更好地實現轉化。同時我覺得他可以帶動我們的本地人、原鄉人來一起來發展我們的產業,也就是把我們的鄉村振興、共同富裕能夠做得更好。如果說沒有這20年美麗鄉村、“千萬工程”我們的建設,我們可能沒有這麼多底氣說有年輕人能到鄉村來,但我覺得現在我認為是有底氣說鄉村是可以成為年輕人創業的新藍海、新沃土。
讓更多有創造力的年輕人為鄉村富能,這或許是余村正在探索的一條未來的鄉村之路,而鄉村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又在哪兒呢?
余村全球合伙人 陳喆:國漫它正好來鄉村,是中國美學跟鄉村的綠水青山互相做交融K1体育,就是美美與共。
陳喆:我覺得鄉村的價值跟青年的需求要放在一個平等的價值上去考慮。這裡有表達場讓我們去做這個事情,有人想要做研學,那自然研學它一定在鄉村。有人想要做露營,它一定是在大自然的環境中,在鄉村裡。有人想要挖掘文化,是因為本身我們自己到了一定的時間,我們就是要尋根,所以我覺得是鄉村它的包容性很強,其實回過來看是青年需要鄉村。
在余村採訪期間,我們拍攝到了兩組這樣的場景,一個是青年在村·生活靈感便利店的主理人李然,90后新鄉人李然在邀請村民們品嘗她們的新飲品。
汪玉成:李然開業試運營那天,我看了很多都已經掉了牙的老爺爺、老太太坐在她那裡喝咖啡。這讓我當時其實我也難以想象,我說他們可能這輩子都沒喝過咖啡,那李然能夠跟他們如此近距離地能夠融洽在一起,給他們調一杯咖啡讓他們品嘗品嘗。其實原鄉人跟新鄉人,他們是隻要通過一定的時間融合,他們是能夠形成一個大的家庭。
另一個場景是他們,張赟,從上海來余村投資生態農業的新鄉人,他是旁邊這位返鄉創業的青年俞佳慧在品牌營銷領域的老師,而佳慧的父親,原鄉人寶哥是張赟在生態農業方面的師傅。
余村全球合伙人 張赟:我已經覺得跟他們,就是跟寶哥也好,佳慧也好,我覺得就很自然而然。但是我的大腦還是會提醒我說,這其實挺有意義,因為你一說你們三個,我馬上意識到是原鄉人、歸鄉人、新鄉人。所以我覺得這是有意義,他們家和我其實是有一個互幫互助、共同成長這樣一種框架在的。
在“千萬工程”二十年后的今天,余村,“兩山論”的發源地,這個經歷了翻天覆地變化的村庄,每天都在上演著青年與鄉村的雙向奔赴。余村的未來還在路上,不必著急為它貼上任何標簽。但一個和諧、包容、大氣、勇於創新、充滿活力的現代化鄉村一定是余村未來的模樣,這是“千萬工程”二十年為中國的鄉村帶來的最深刻的變革。
蔣偉峰: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我們就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那麼這個目標在我們“三農”領域怎麼去落地?那麼總書記對“千萬工程”的這個批示實際上已經作出了回答,就是要以“千萬工程”為載體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來加快農村農業現代化,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最終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我覺得這個就是它最大的一個時代意義。
在“千萬工程”二十年的實踐中K1体育,蘊含著習總書記許多重要思想,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系統推進的科學方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還有久久為功的戰略定力等等。正是這些思想在實踐中一步步扎實落地,才有了浙江萬千鄉村真正的美麗嬗變。“千萬工程”所點化的這場山河重整還遠未結束,未來鄉村的模樣可以盡情想象,是數字時代中科技賦能的樣子,是中華文化中和美鄉村的樣子,更是復興夢想同富裕的樣子。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