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条件堪K1体育称最严苛 地铁建设者七年攻坚(1)

  K1体育日期:[2020-12-08]版次:[A06] 版名:[城事] 字体:【】■广州地铁八号线北延段开通后,大大方便了同德围街坊出行,受到街坊的欢迎。 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摄

  曾经,广州的 同德围地区只有西湾路和西槎路贯穿南北,被戏称为“华山一条路”。11月26日,这里的街坊们迎来一条快速“突围”通道——广州地铁八号线北延段文化公园至滘心段正式开通运营。自此,广州地铁线公里K1体育。为实现广州地铁线公里的目标,地铁建设者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续写云山下珠水边新的历史篇章。

  同德围面积仅3.5平方千米,过去20多年来人口从1万多暴涨到30万,但这个过程中,这里的市政配套设施短缺,特别是交通:2013年以前,从同德围进入广州中心城区只有双向四车道的西湾路和西槎路贯穿南北,车辆进出同德围起码要半小时K1体育。2014年12月28日,同德围南北高架正式通车,缓解了同德围内部的交通压力,也疏解了西槎路的出行压力,但这只是同德内部的循环。

  南起文化公园站、北至白云区滘心站的八号线座车站。线路经过广州市荔湾区、越秀区、白云区,连接荔湾区的西村和彩虹桥生活区、白云区的白云湖和同德围,串接越秀、荔湾和白云三大组团。作为连接城市北部地区、城市中心区与老城区的轨道交通干线,它不仅承担了中心区与城市北部地区的组团间交通,同时也缓解了同德围地区交通压力,支持白云湖地区发展。

  “‘八北’开通后,大家出行更方便了,对沿线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带动作用。”知名时事评论员、同德围公咨委主任韩志鹏认为,八号线北延段首先提升了地区业态,让商业更加繁荣;其次是提升同德围当地居住人口的层次,让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另外,使沿线城市面貌水涨船高,实现大改观K1体育。

  据统计,自11月26日开通后,八号线万人次,八号线北延段成为同德围上班族出行的首选。广州地铁在云山下珠水边写下了“老城市新活力”的生动篇章。

  11月26日开通的当天,同德围地区的地铁车站和地铁列车上随处可见难掩激动之情的街坊。八号线北延段的建设者们也激动万分:解决了一个个难题,完成了一次次艰难的协调,最后迎来了胜利。让建设者难忘的,正是七年里攻克的一道道地质难题和施工难题。

  八号线北延段的地质条件有多复杂?它可能是广州地铁建成的、在建的所有线路中,地质最复杂条件的其中一条线!“地质一层一层都不一样,地下面有溶洞,还有串珠式的溶洞——溶洞下面有溶洞。你把水泥浆打下去,都没有底的,太可怕了!”有八号线北延段的建设者如是说。

  广州大学地下工程与地质灾害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八号线个,如同德站溶蚀风化深槽和同德站至上步站区间过北环高速公路桥涵;Ⅱ级风险25个,如西村站至鹅掌坦站盾构掘进等;Ⅲ级风险点15个。其中Ⅰ、Ⅱ级风险点占总风险的64%!沿线地底既有高含水量软弱淤泥地层、富水砂层、溶土洞发育的岩溶地层,也有断裂破碎带以及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等地质风险。尤其是岩溶发育强烈的白云区段,钻孔内揭示,最大溶洞高达20米,且存在多处溶蚀风化深槽、断裂带及深厚砂层、淤泥层,深厚砂层直接覆盖在石灰岩上。

  要在众多老化的房屋穿越,也是八号线北延段遇到的难题。线路下穿广州市老城区,基本沿着石槎路布设,地下管线众多,地面道路狭窄、车流量大,周边建(构)筑物密集。从2013年10月起,广州地铁集团在各项目开工前,委托了10家第三方专业房屋安全鉴定单位陆续对各工点周边近千处房屋情况进行了调查和鉴定。2015年9月16日,当时负责广州地铁八号线北延段建设管理的刘乐元向媒体通报了房屋鉴定结果:全线近五成为损坏房,包括一般损坏房、严重损坏房和局部危险房K1体育。特别是陈家祠、同德围等区域,更是如此。陈家祠站至彩虹桥站区间鉴定的房屋中,损坏房比例更是高达80%;而同德围站周边绝大部分为严重损坏房。

  除了老化房屋,线路建设中还要突破重重的约束:下穿东风西、内环路、北环、华南快速干线等高架,下穿珠江、增埗河、石井河、白云湖引水渠等水道,工程建设难度极大。而换乘车站周边约束条件也很多,陈家祠站为已运营的地铁一号线和八号线北延段的换乘站,一号线陈家祠站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多年,需对一号线进行改造;彩虹桥站为拟建地铁十一、十三和八号线北延段换乘枢纽,同时还需考虑东风西路高架影响,复杂的接驳条件,既有线路及地面建(构)筑物对其的限制条件;因西村站周边环境的限制,车站方案为暗挖的分离式岛式站台车站,需将五号线南站厅部分侧墙拆除并进行改造,与八号线车站实现同站厅换乘,车站需要采用明暗挖结合的工法施工。

  艰难的面前要担当,漫长的背后是艰辛。七年的建设历程,来自四面八方的无数地铁建设者,在这片羊城热土上挥洒汗水,书写着责任K1体育、智慧、奉献、情怀。在盾构机的机仓里、隧道的黄泥中、车站基坑的横梁上,他们饱受煎熬,无怨无悔,他们日夜奋战,迎来胜利。

  韩志鹏在接受采访时感慨地说:“我经常到项目和建设者沟通,过程中,我看到地铁人的艰辛。几年来,有的同志头发白了,有的同志病倒了,让我感动。感谢地铁、感谢施工单位的不懈努力。我们沿线的居民都要记得这些点点滴滴。”